包海鹰,蒙古族,1965年出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学科负责人,该校中药材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计划“重要菌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菌物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方向”负责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菌类药物实验室”负责人。
1987年获9778818威尼斯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获得药用菌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并于2004年赴韩国忠南国立大学药学院从事为期一年的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了从天然药物中筛选增强记忆活性药物及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机理。2006年成为吉林省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双语教学培训班成员,在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开设了中英双语教学课。主要从事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尤其在菌物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及新产品研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有特长,首次提出“菌物生药学”这一边缘学科的名称和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菌物生药起到了先导的作用。讲授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生药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菌物学》、《菌物化学》、《中药药理学》、《生命科学导论》、《现代药理学》、《菌物作物质量评价》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主讲的《中药学》课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为吉林省优秀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被评为吉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高校“双百”优秀人才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农委基金及吉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和长春市国际合作项目基金等多项。参加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毒蘑菇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专著、是俄罗斯第一本有关药用菌物的书籍《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生物学中的药用蘑菇》(俄文)的副主编。主编中国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并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教材奖。目前研究方向为以药用菌物为主的生药的资源、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活性机理及新产品的研制。着重于考证古代文献中的药用菌物的正确的拉丁名和分类地位,基于中医药和其他少数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阐明药用菌物的传统功效的科学本质,拓展新的药理活性,揭示活性机理,研制出安全有效的各类新产品。在吉林农业大学的药学学科和中药学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菌类作物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培养医学硕士40余名,农学博士1名。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项,多次获得吉林省和学校的嘉奖。
源于师范,铸就师德,磨炼业务,融通多科,精心育人,被评为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工会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师德明星”、“巾帼建功能手”、 “先进个人” 及“吉林农业大学百名优秀共产党员”。